文旅惠民券拉動消費超2.2億 淄博文旅成績單亮眼
12月24日,淄博市政府新聞辦公室組織召開淄博市“‘十三五’成就巡禮”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十一場,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周茂松向社會發布“十三五”時期淄博市文旅融合發展情況。
據介紹,“十三五”期間,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工作以創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打造國際知名旅游目的地城市和全域旅游示范區為目標,全力推進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淄博市連續三屆被山東省委、省政府授予“文化強省建設先進市”。自2017年被確定為第一批國家文化消費試點城市以來,淄博市已累計發放文旅惠民消費券2700萬元,直接拉動消費超2.2億元,2018年獲文化和旅游部表彰和資金獎勵,連續三年被評為山東省“文化惠民消費季優秀組織獎”。全市旅游總收入由2014年的395.4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746億元,年均增長13%以上;接待游客總人數由2014年的4166.2萬人次增長到2019年的6390.3萬人次,年均增長8.9%以上,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成為淄博市經濟建設重要的組成部分。
文化旅游發展氛圍空前濃厚
2015年10月,淄博市委、市政府召開了文化名城建設動員會,出臺了關于著力建設文化名城的意見,納入各級黨委政府考核指標,著力加強政策引領,文化名城建設的思路、路徑逐步明晰,叫亮打響了齊文化品牌。2016年7月,淄博市委、市政府召開了全市旅游業發展大會,明確了淄博市旅游支柱產業、全域旅游的發展定位,提出創建國家級全域旅游示范區的目標。在編制實施《十三五旅游發展規劃》《齊文化傳承創新示范區發展規劃》《淄博市全域旅游發展總體規劃》《淄博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規劃》基礎上,今年9月,淄博市委、市政府召開淄博市文化旅游發展大會,提出搭建“五城三區”新載體和謀劃“一核五帶”新布局的戰略部署,制定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十大攻堅行動及若干支持政策,全市聚力推動淄博文化“活”起來,淄博旅游“火”起來。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成效明顯
創新性提出打造“5+N”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新模式,為廣大群眾提供高質量公共文化產品。截至目前,淄博市共建設“5+N”模式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示范點300家,進一步完善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功能,打造基層公共服務的“淄博樣板”。著力城市“15分鐘閱讀文化圈”建設,先后建成開放紫園、萬科、紅蓮湖等20家城市書房,在杭州建成“淄博城市書房”,加快推進人民公園、齊盛湖公園、植物園等一批公園城市書房建設。2020年共建成書香淄博閱讀吧41個,“書香淄博”建設穩步推進。
藝術創作生產有長足發展
2016年五音戲《英雄鐵山》入選第六屆全國小戲小品優秀展演劇目。2017年五音戲微電影《拐磨子》榮獲第二屆中國戲曲微電影大賽優秀影片獎;舞劇《齊風·甫田》榮獲山東省第十二屆精神文明建設“文藝精品工程”獎;歷史題材京劇《手鏡》入選“山東地方戲振興與京劇保護扶持工程2017年度新創作劇本”項目名錄,2018年入選第十一屆山東省文化藝術節新創作優秀劇目,2019年入選山東省第十三屆精神文明建設“文藝精品工程”獎?,F實題材五音戲《源泉》2018年入選第十一屆山東省文化藝術節新創作優秀劇目,2019年入選第十一屆“山東省泰山文藝獎”。新編脫貧攻堅題材五音戲《風起東郝峪》入選“2020年全省舞臺藝術重點創作項目”。連續舉辦三屆中國淄博五音戲藝術節,來自省內外的劇團同臺演出,影響力不斷擴大。
文化旅游項目建設成果豐碩
加力推進齊文化傳承創新示范區建設。成立齊文化傳承創新示范區建設工作專班,策劃“十個一”文化創新工程。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聚焦北京、上海、廣東、浙江等地實施精準招商,與北京首旅集團、華僑城集團、浙江聚光科技、天尚集團、廈門朗鄉集團、上海鄉伴集團、北京寒舍集團、青島澤靈文化、山東魯商集團、上海景域集團、香港天山緣集團等10余家知名文旅企業簽訂項目合作協議。在河之洲水上樂園、高青天鵝湖國際慢城等19個投資過億元的文旅項目建成投用。今年,“青未了·土峪”旅宿、“紅葉柿巖”項目、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首個營地項目——淄博營地等先后建成營業,進一步豐富了文化旅游產品供給,支撐和拉動文旅產業發展,提升了淄博文化旅游的品質。
鄉村旅游和特色民宿風生水起
博山池上環魯山片區、淄川太河片區等10個鄉村旅游連片區初具規模,爭取省級專項資金1000萬元,集中用于淄川峨莊和沂源桃花島鄉村旅游集群片區開發建設。精品民宿發展方興未艾,中郝峪、紅葉柿巖、青未了、峪里、上舍、牛記庵、朱家戶、蓑衣樊等一批精品民宿不斷涌現。中郝峪的發展模式、發展理念推向了全國,成功入選世界旅游聯盟“2018、2020WTA全球旅游減貧案例”和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建設名錄;淄川牛記庵村被評為全國第二批鄉村旅游重點村;沂源陽三峪等4個村被評為“中國鄉村旅游模范村”。淄川區磁村、博山區東流泉村等11個村落成功入選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在鄉村旅游資源的開發中助力脫貧攻堅,探索打造的“以房養老”經營農村模式、“景區帶村”扶貧模式、“資產收益”扶貧模式,得到國家扶貧辦贊許并在全國推廣。
文化遺產保護利用不斷加強
“十三五”期間,全市文博事業社會地位不斷提升,文物保護機構和工作隊伍進一步加強,文物保護經費投入不斷增長?!笆濉逼陂g,全市文物行政部門共立項不可移動文物修繕項目156個,爭取修繕資金約2.6億元。開展“天眼”工程,強化文物管控工作力度,建立了一支441人的文物巡查看護員隊伍,開展文物巡查保護工作,夯實文物安全工作。淄川區洄村古樓和桓臺縣王漁洋故居成功遴選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市已增至20處。大力推進博物館建設,全市建成博物館達66家。在今年全國博物館評估定級中,淄博市共有12家博物館獲評第四批國家級博物館,新增數量居全省第二,其中淄博市陶瓷博物館、齊文化博物院被評定為國家一級博物館,填補了淄博市國家一級博物館的空白,1家非國有博物館被評定為國家二級博物館。在國家博物館舉辦“海岱朝宗——山東古代文物菁華”文物展覽,145件齊文化文物建國以來第一次大規模、成系列地在國家博物館集中展示。組織開展陶琉、非遺到英國、毛里求斯等國家和地區進行對外交流5場次,進一步擴大淄博知名度和影響力。
文化旅游宣傳營銷豐富多彩
堅持發揮媒體集聚效應,連續三年在中央電視臺、山東衛視等重要媒體,在重點客源城市高鐵站、機場等人員密集區投放淄博旅游宣傳廣告,持續強化對淄博旅游整體形象宣傳,擴大淄博旅游曝光率。堅持活動聚焦,連續舉辦好客山東賀年會、好客山東休閑匯和中國旅游日等主題活動,連續成功舉辦五屆齊文化節,創辦“文化名城講壇”,累計組織48位文旅名家到淄授課,成為廣受群眾歡迎的文化大課堂。成功舉辦2020淄博麥田音樂節、青島啤酒節,為淄博注入時尚元素和新的活力。精心打造齊文化節、琉璃藝術節、中國(沂源)七夕情侶節等十多個特色旅游節慶品牌。堅持區域合作,積極融入京津冀、長三角旅游市場,赴省內13個城市及京津冀、長三角、重慶等地舉辦各類推介會90余場。率先在全省策劃實施千家旅行社踩線營銷活動并在全省學習推廣。做好線上營銷,加強與攜程、景域驢媽媽、馬蜂窩等OTA組合營銷,開展周村古商城、原山等景區“云游淄博”線上直播活動20余場次。積極爭取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跟著課本去旅行》欄目到淄博拍攝15期節目,將淄博的齊文化、聊齋文化推上央視屏幕。編輯出版5萬冊《中國國家地理雜志淄博增刊》,在北上廣深等城市銷售,并借助國家地理雜志平臺和品牌影響力,開展線上淄博營銷推廣活動。不斷構建完善智慧旅游體系,加快實現一部手機游淄博進程?!?+3+N”的智慧旅游體系、“線上直播+線下產業”新模式分別入選淄博市2019年和2020年信息化推進民生領域制度創新改革經驗。
下一步,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將以搭建“五城三區”新載體和打造“一核五帶”新布局為目標,堅持把新發展理念貫穿到文旅工作的全過程,強化“有解”思維、平臺思維、生態思維和市場化、法治化、專業化理念,開拓創新發展路徑,加快實施文化賦能行動,聚力推動文化旅游融合高質量發展。(記者 孫凱旋 王良 于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