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淄博:窮山溝里,石頭房壘出十萬客流
老石頭房成新招牌 窮山溝變身旅游村
“士富,又來人了!”話音剛落,已有幾輛車從下柳溝村村口駛入。申士富站起身抖落身上的菜葉,跟身旁的婦女們招呼了聲:“你們先弄著,我招呼客人去!”
從2017年10月山東省淄博市沂源縣下柳溝村對外開放旅游后,這已經成為申士富的日常。那時候的村民也都沒想到,窮山溝溝里的下柳溝村,竟然成了遠近聞名的旅游村,村里老石頭房改造的餐飲民宿區成了吸引游客的一大利器。
窮山溝里搞旅游
申士富從家中一路小跑到村委會的時候,村支書申士文正在桌上研究規劃圖。
“書記,咋聽說要把咱村衛生室給拆了?”申士富一屁股坐沙發上,急急喘了口氣。
申士富是下柳溝村的村醫,36歲的年紀,從學校一畢業就回村當了村衛生室的大夫。
聞言,申士文從桌上拿起張紙:“你過來看!”申士富接過來打眼一看,上邊寫著個“田園柳舍”鄉村旅游品牌規劃方案,要把村衛生室那一塊劃出來建個“柳溝人家”農家樂集聚區。
“還真要搞旅游,可是誰會上咱們這窮山溝里來啊!”申士富咋舌。
申士富不是唯一質疑的人,幾乎所有下柳溝村民都抱著同樣的想法。
下柳溝村位于淄博市沂源縣東里鎮駐地東南7公里處,共260戶747口人,村民收入來源以種植果樹、桃樹和季節性打工為主,是遠近有名的窮村。就拿當時村里的路來說,申士文管它叫作“早晨出去,晚上就回不來”,一到雨雪天氣,路泥濘得出村就別指望回來了。
后來申士文上任村黨支部書記,帶著村民們成立了以果品營銷為主的合作社,引導村民抱團增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隨著果樹的老化,林果效益逐年降低,再加上村民能下地干活的越來越少,不少土地荒廢下來,果品合作社也沒了發展的勁兒。
2015年,下柳溝村依托財政一事一議“鄉村連片治理”項目,實施了“五化三改”和城鄉環衛一體化工程。小路修得筆直平坦,路燈照亮村里的夜空,河道清出三百多車垃圾后又清又亮,家家戶戶的衛生條件都大為改觀。村民們覺得,這樣已經可以了:環境好了,日子過得也比以前舒心多了,這還不夠嗎?
申士文覺得不夠。
沒有產業支撐、沒有穩定收入,美麗鄉村只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申士文多次去鄉村旅游搞得好的農村考察,除了環境好設計好,這些村還都占著個區位優勢?!拔覀兇灞晨烤彭斏徎ㄉ?南邊臨著天上王城景區,只要村里規劃好了,沒道理不來人。只要來人,村里就有收入有活力?!鄙晔课恼f。
老石頭房成新招牌
申士富被說服了。
從村委會走的時候,他跟申士文報了名:村衛生室移個位置他繼續當村醫,自家閑置的小院拿出來做“柳溝人家”農家樂。
年輕的申士富敢跟著申士文干,其他村民卻難買賬。
他們的顧慮和申士富一樣:城里人憑啥來咱這小窮村,弄好了游客不來,那豈不是白砸錢?申士文說:“就算游客不來,把村里整好了,咱自己住著也開心!”
2017年,由申士文牽頭,下柳溝村黨支部領辦柳興鄉村旅游專業合作社,引導201戶村民入社,充分利用閑置深井、房屋等集體資產,通過分包、改造等方式進行開發,鼓勵村民改造開設農家樂和民宿。
申士富在內的9戶村民的房子,被改造成“柳溝人家”農家樂集聚區。
走進“柳溝人家”逛上一圈,每個小院都各有特色。有的推門入目蘇州園林風,有的采用日式風格,有的則加入工業復古風格的燈具、飾品,碰撞出鄉村與工業的火花。申士文說,“柳溝人家”按照“一戶一品”理念設計,每個院落都有自己的風格。
推開“遇見”小院的門,玉米簍子、老石磨、壓水井,院中的鐵锨、鐵鍬、石鎬,墻上懸掛的草帽,都是以前鄉村生活的真實縮影。來到屋里,一張八仙桌、一個衣物箱,頭上甚至還有一根老懸梁。
“不搞大拆大建,都是在老屋基礎上改造。這些老物件,好多是村民們自己家里的?!鄙晔课呐牧伺脑褐械氖?又指向院墻,“你注意到這些石頭了嗎,這可是我們村旅游的特色?!?/p>
“石頭蓋房子,住著窮孩子”。下柳溝村的老舊房子,大多用石頭堆砌而成。村民看著覺得寒酸,城里人看著可是新奇得很。在規劃設計時,下柳溝村有意保留了石頭房特色,院墻用形狀各異的石頭堆砌而成。觀景臺和拱門上的青石,也是這幾戶的婦女們從河崖邊一塊塊撿拾回來的。
村中還修復了一批原有的古橋、石磨、石碾、烤煙房、永久窖等,都成了游客眼中的獨特景觀?!按迕駛兌颊f,誰能想到,這在我們眼里不受待見的東西,竟然成了村里的招牌!”
第九處小院
“柳溝人家”最初只有8戶村民拿自家小院改造為農家樂。
因為大部分村民愿意入股合作社分紅,但是自己出資來改造,對于不富裕的下柳溝村民來說,是個不小的坎兒。申士文指著村委會前的一戶村民家說,當初這戶村民為了支持申士文的規劃,將自己門口的果樹給伐了。后來聽說改造得自己出一部分資,便再沒了動靜。
2017年10月份,裝飾一新的“柳溝人家”對外試營業,全村的村民都在觀望。申士富無疑是緊張的:“花了不少錢,真沒人來可咋辦?”
國慶黃金周游客如織,申士富從“柳溝人家”往村口眺望,驚喜地看見車隊不斷涌進村里來。
下柳溝村旅游一炮而紅,當年累計接待游客近10萬人。
觀望的村民中,有一位叫申紀坤。
劃定“柳溝人家”地塊后,申紀坤家的閑置小院正在其中。申士文反復找申紀坤做工作,申紀坤態度很堅決:沒錢,不做!申士文只得作罷?!傲鴾先思摇痹嚑I業時,在外打工的申紀坤回了村,一臉納罕地看見村里游客絡繹不絕。自己破敗小院的旁邊,改造完的石頭房明亮干凈,一天能接待好幾撥客人,隔壁家人個個笑成一朵花。申紀坤咂摸咂摸手里的煙,覺得怎么也不對味了。
第二年五一假期,申紀坤主動找到申士文:花錢改小院!
現在,“柳溝人家”已經擴充到了11個小院。
半山腰上,以民宿為主的“半山精舍”特色石頭房民宿也發展得如火如荼,一到節假日都得提前預約。再往村邊走,206畝合作社統一規劃種植的新品種蘋果樹苗正茁壯成長。等明年長成,能賣出個好價錢。
申士文腦中的“田園柳舍”品牌已經雛形乍現。
“有餐飲,有采摘,有住宿,讓游客來了之后,吃住行玩一體化,感受到我們下柳溝村的鄉村淳樸氣息?!鄙晔课臉泛呛堑馗嬖V記者,他還計劃著建設民俗一條街,吸引繪畫、剪紙、手工制作、面食加工、根雕木藝、陶藝紡織等民間傳統手工藝人入駐,增加游客參與、體驗項目,“也給我們村加點文化味兒!”(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杜亞慧 李家澍)